浅谈安全使用高频电刀及系统配置 - 上海晚成医疗

  • 多功能高频电刀
  • 氩气高频电刀
  • 妇科专用利普刀
  • 多功能高频电刀

首页 > 服务支持 > 正文

浅谈安全使用高频电刀及系统配置

发布时间:【18/09/21】
作者:高频电刀专供

1926年,BOVIE发明高频电刀并应用于临床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及完善,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实用普及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高频电刀具有普通手术刀所不具备的有点:切割、凝血

速度快的优点,可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已成为现代化医院手术室不可缺少的设备。

 引发的医疗事故及纠纷

然而正是由于高频电刀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中及其使用原理特性,给人体造成了诸多不安全隐患。

1 高频电刀在单极模式下,如果主机、刀头电极、中性电极(负极板)不能构成一个封闭的电流回路,而让高频电流在某个位置或组织产生分流的现象;或在中性电极处产生的高频电流密度过大,则都会导致皮肤软组织灼伤,如中性电极与病人皮肤接触不良,病人身体与金属物件接触,中性电极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等。

2 进行切割和止血的作用时间过长,导致患者手术部位局部高温和深层传导,引发临近组织损伤。

3 如果手术环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物,如空气中或腹腔内存在麻醉气体,手术器械附近有含氧脱脂棉等,都极易造成意外燃烧和爆炸。

 安全保障系统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除了需要认真学习和了解仪器性能、原理和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外,对于仪器本身也是极其重要的。本着对病人安全考虑为原则,一款拥有人性化的安全保障系统的高

频电刀是我们的首 选。根据国际电工学会和我国1999年修订的有关高频电刀的标准和安全要求,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现代化高频电刀的安全保障系统应该具备如下功能配置:

1 输出错误控制技术

1 输出高频电流频率自动检测功能

高频电刀是利用高频发生器产生大于300KHZ的高频电流对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进行切割、凝血或烧灼的大功率设备。若其产生的高频电流频率小于300KHZ,则会对人体产生低频刺激,如肌

肉痉挛,心室纤维颤动等[3]。若频率远大于1MHZ,则会产生较严重的高频辐射。因此,高频电刀产生的高频电流主载(基波)频率应稳定在0.3~1MHZ之间,并具有自动检测输出频率功能。随

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部分元气件老化,如果高频电刀产生的高频电流基波频率小于300KHZ或远大于1MHZ时,系统依然能自动检测到输出高频电流的差异,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切断高频输出。

2 输出功率自动检测功能

高频电刀输出功率必须控制在400W以下(双极50W以下)。如果主机检测到实际输出功率与设定功率相差在20%以上,主机应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切断高频输出,以防设定较高切割功率时

超出电刀的功率范围,对病人造成极大的损伤。

3 低频漏电流,高频漏电流自动检测功能

正常情况下,低频漏电流必须小于10uA,高频漏电流必须小于150mA。

时间控制技术

为防止手术过程中由于主机、附件或操作出现问题而引发无意地造成高频输出,超过一定时间后可能会对人体或仪器造成危害。时间控制技术是指高频电刀系统具备识别有意识与无意识操

作的能力,并按照手术部位通常行切割、凝血所需要的时间让操作人员自行设定和存储的功能,防止突发意外事故的发生。时间范围一般设定在3~900s可调。

 中性电极(负极板)安全系统

1 负极板自动识别功能

系统应具有识别单接触面与双接触面负极板的功能。以往采用的单接触面负极板电极,系统只能自动检测主机与负极板的连接情况。而采用双接触面的负极板电极,系统还可以检测到负极

板与病人 皮肤的接触情况。手术时,如果采用了单接触面负极板,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并于一定时间后自动切断高频输出。建议系统采用双接触面的中性电极(负极板)。

2 负极板与病人接触情况自动检测功能

高频电刀在单极模式下是有刀头电极将高频电流传送到手术部位行切割、凝血的,刀头作用手术部位于一点,故电流密度大。而负极板电极则是起分散高密度电流作用的,并回流到主机系

统中形成封闭回路的。如果负极板与病人接触不良,负极板接触位置的电流密度就会很大,极易造成皮肤灼伤。采用的双接触面负极板是通过比较刀头电极流向负极板两个面上的电流大小来

判定接触情况的。当两电流大小发生偏离时,说明负极板接触情况不良好,发出红色视觉警告;当两电流大小相差很大时,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切断高频输出。

4 自检功能

系统应具备开机后自动检测各附件连接情况,误操作和系统内部电路完好的功能,并提示相应的错误代码,为临床工程师提供诊断依据。手术前,如果能通过自检发现问题,



上一篇:为什么消融刀更受欢迎? 下一篇:医用高频电刀